华夏文化系列之三十二:中国古代四大美男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6:17    点击次数:50
中国古代四大美男、帅哥,同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一样,众说纷纭。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有几种。最常见的说法是:潘安、宋玉、兰陵王、卫玠;第二种说法是:潘安、曹植、沈约、卫玠。

图片

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:才貌双全,或文学、音乐修养极高,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。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,争相目睹的场面。

图片

1.潘安:潘安(潘岳,公元247年-公元300年),字安仁,出生于今河南巩义,西晋著名文学家,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,古代花样美男的代称,与石崇、陆机、刘琨、左思等并为“金谷二十四友”。

图片

潘安少年时随父宦游多地。二十余岁入仕,供职权臣贾充幕府,后历任京官,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,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(今焦作孟州和洛阳吉利区)。

图片

潘安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,其作品《秋兴赋》《闲居赋》《藉田赋》文字优美,富有感情,是当时顶峰。

图片

潘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人物。民间对潘安最熟悉的是作为中国第一美男的身份,“貌若潘安”是中国人对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奖。

图片

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、身高几尺(野史里记载185cm),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,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死忠的“粉丝”了。

图片

据载,17岁时他驾车出游洛阳城,令全城女性群起围观并投掷水果以表爱慕之情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少时挟弹出洛阳道,妇人遇者,莫不连手共萦之。”

图片

刘孝标注引《语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妪以果掷之满车。”因而留下了“掷果盈车”、“ 掷果潘郎”的成语和惊艳了近千年的浪漫传说。

图片

2.宋玉:宋玉(约公元前298年-约公元前222年),又名子渊,战国时期鄢(今湖北宜城)人,宋国公族后裔 ,楚国文人,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,与唐勒、景差齐名。代表作有《九辩》《风赋》《高唐赋》《登徒子好色赋》《神女赋》等。

图片

宋玉崇尚老庄,师承屈原,曾事楚顷襄王。好辞赋,为屈原之后辞赋家,所作辞赋甚多。所谓“下里巴人”、“阳春白雪”、“曲高和寡”、“宋玉东墙”的典故皆因他而来。

图片

关于宋玉的生平,据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载:"屈原既死之后,楚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之徒者,皆好辞而以赋见称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,终莫敢直谏。"记述极为简略。

图片

美如宋玉、貌若潘安是人们夸奖帅哥常说的词。这个宋玉帅到什么地步,还真没人知道。毕竟他生活的时代离现在太久远了。你只要记住和潘安一个级别就够了。他在中国文学史上,属于大BOSS级别,屈原的学生嘛。

图片

他的《神女赋》中的神女,在汉民族集体意识中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,从曹植一直到曹雪芹,曹植的洛神赋明显有着神女赋的痕迹,林黛玉林妹妹的眉目举止间,也有着神女赋的流韵。

图片

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美艳时,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溯到这个原型。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,其中《九辩》确信为他所作,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《离骚》相媲美,堪称楚辞中的双璧。

图片

3.兰陵王:北齐王朝兰陵王名高长恭(公元541年-573年),又名高孝瓘,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儿子,骁勇善战。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,故名兰陵王。

图片

北齐的始祖是高欢,高欢的大儿子就是兰陵王的父亲,兰陵王是他的第四个孩子。兰陵王这样的出身可算显赫。兰陵王兄弟六个,其他五个兄弟的母亲是谁都记载得明明白白,唯独兰陵王的母亲是谁,史书上没有记载。

图片

北齐兰陵王高长恭除了貌美外,还是个智勇双全、文武兼备的将领,以骁勇善战而闻名。北齐和北周在芒山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场恶战。北齐名将兰陵王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,杀敌无数。

图片

兰陵王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,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,比如神秘的出身,比如骁勇善战,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。

图片

史上关于兰陵王的传说很多,其中传说最多的就是这位英俊的王子因为太过俊美,所以每次冲锋陷阵时,都会带上一副铮狞的铁面具。

图片

兰陵王貌美、勇猛、爱兵如子、私生活严谨,近乎完美,但就是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居然落了个冤死的结局。兰陵王英年早逝,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。

图片

四年后,北齐被北周所灭,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。乱世的杀戮之中,人心如火海,兰陵王的美,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,令人肠断神伤。

图片

4.卫玠:卫玠(公元286年-公元312年6月20日),字叔宝,小字虎,河东安邑(今山西夏县北)人,其祖父是卫瓘,父亲是卫恒。他是魏晋之际继何晏、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,有“玉人”之称,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。 永嘉六年(312年)去世,时年27岁,葬于南昌。咸和年间(326年-334年),改葬于江宁(今南京)。

图片

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,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,只是自己年纪大了,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。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,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,人们都去观看他。

图片

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,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,每次见到卫玠,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,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。又曾对别人说,与卫玠一同出游,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,光彩照人。

图片

卫玠长大后,好谈玄理。其后多病体弱,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。遇到有好日子,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,没有不赞叹的,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。

图片

琅邪人王澄有名望,很少推崇别人,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,就叹息倾倒。为此当时的人说:“卫玠谈道,王澄倾倒。”

图片

王澄与王玄、王济都有盛名,都在卫玠之下,世人说:“王家三子,不如卫家一儿”。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,评论的人认为“岳父像冰一般清明,女婿像玉一样光润”。

图片

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(今南京)时,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,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。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,身体受不了劳累,最终形成重病而死。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。此即成语“看杀卫玠”的典故出处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